近日,有云南的網友發視頻稱,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遇到了“蜉蝣集體爆發”的現象。視頻顯示,密密麻麻的蟲子在半空中飛行。評論區有網友表示:“應該是‘飛螞蟻’,這么密集的出現是要下雨的前奏”。
半空中密密麻麻的蜉蝣。圖/視頻截圖
19日上午,九派新聞聯系到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,環境教育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解釋,這些蟲子并非“飛螞蟻”,而是蜉蝣,“飛螞蟻”一般指白蟻,與蜉蝣是不同的物種。幼蟲時期蜉蝣生活在水里,繁殖期時它們會飛離水面、進行交配和繁殖,這種現象是其正常的生活方式,也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。
“蜉蝣的生命短暫,其羽化也只是為了繁殖,因此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并不長,一般就一兩天?!彼f。
上述工作人員介紹,“蜉蝣集體爆發”的現象在其他地方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少見,但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地區、河流等水面較多,水體溫度也比較高,適宜蜉蝣的生存,此種現象在西雙版納并不反常。
他還稱,這種現象與降雨也有一定關系,但并不絕對,因為蜉蝣幼蟲的生存環境需要水,降雨前的濕潤天氣比較適合蜉蝣繁殖,它們可能會在降雨前飛出水面進行繁殖。
九派新聞注意到,2022年9月,湖南沅江多地也出現了“蜉蝣集體爆發”現象。當時沅江市委宣傳部官方公眾號曾科普:繁殖期的蜉蝣(成蟲)會到處亂飛,數量看起來非常多,對人類幾乎沒什么影響,對農作物也沒有破壞,因為這些蜉蝣成蟲的進食器官已退化,不會再啃食任何東西,它們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于繁殖交配等,一般存活期為一天。
蜉蝣是生態鏈的重要一環,它們對水體富營養化、酸化、有害藻華和殺蟲劑等水體污染高度敏感,所以若水體受到任何污染,它們不會出現,蜉蝣的存在也可以作為鑒定水體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。蜉蝣成蟲不吃農作物,而蜉蝣幼蟲、成蟲等都是魚類、蛙類的食物來源,蜉蝣大量出現,標志著周圍的水質很好。